为人父母,这四件事我希望重新来过

  我们有三个已成年的孩子,一个孙子,另外一个孙子正在孕育之中。我们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我们。当我反思自己为人父母的岁月,在“教养孩童”这一项上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打个B+的成绩。然而如果可以重新做一次父母,我的教子方式会做出一些改变。最近,在一次教会的家庭服侍中,我分享了为人父母,自己希望重新来过的四件事。当你读这篇文章时,不妨思考一下哪些可以应用在你教养孩童的方式上。

 

  如果重新拥有一次教养孩童的机会,我会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1. 当意外情况发生时,我不会紧张到抓狂。

  我有时会陷入夸大消极结果的误区,也就是说,我会抱着“一切全完了”的心态,自己去假设出最坏情况发生的场景。有时当某个孩子搞砸了什么,我便会陷入这种心态,而这样的回应会导致负面情绪笼罩整个家庭。这一现象称为情绪传染。领袖、父亲和有影响力的人会定下周围人的情绪基调——或是积极,或是消极。

2. 我会对付自己的不安全感。

  年纪轻轻就为人父,当时的我内心充满不安全感。为了振作信心,我有时会试图专横地控制孩子的行为。当局者迷,如果时光倒流, 我会希望有一位咨询顾问、教练或导师进入我的生命,定期帮助我对付我内心的垃圾。

3. 我会更加注重过程和孩子本身,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亲手“去做”。

  我是个解决问题的行动派,这是一个优势。但在亲子关系上,有时这并非最好的选择。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有时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陪伴:和他们在一起。这与注重“行事”超过“为人”的文化潮流相悖。因此,当孩子们的人生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时,如果我那时只是花时间陪伴他们,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那该多好!

4. 我会问更多的问题,促使我的孩子更多独立思考。

  这一条和前面的第三点相关。有时我们即使清楚地看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解决,也不应当去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教会,家庭还是企业中,有时一位领袖的最佳行动是提出问题,让对方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这样,对方就能对问题更有主人翁意识。在教养孩童方面,比如你的孩子在某件事上明确表现出不顺服,要帮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或许你可以问他/她:“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问题会帮助我的孩子们更早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
如果可以重新做一回父母,你会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