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给予反馈的必要性和时机?

这是给予和接受反馈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论述了“我们需要更经常地寻求反馈”这一原则。然而,寻求反馈和给出反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有时我们会受情绪驱使或是出于对某件事的反应而贸然给出反馈,但如果我们要持续给予反馈,就要学习如何以善解人意,敏感体察对方心情的方式作出反馈。
  因此,我要在这里提出反馈原则 :
  在给予反馈之前,我们需要思考判断:是否有必要给反馈,何时是给反馈的恰当时机。
  举个例子,有天晚上我太太给我看她将在一次活动上发表的讲演稿,我扫了一眼她的笔记,不假思索地说:“写的还不错,但内容有些过于庞杂,反倒会让人云里雾里。我觉得很多不必要的内容大可以删除,重新组织一下,让结构更加清晰。”
  可是我太太并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意见,而是感到很受挫。我当然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我本来是好意,想要帮助你。”我甚至可以指责她“听不进去建设性意见”。
  或者,我可以谦卑下来,反思一下自己在什么地方帮了倒忙,下次可以怎样改进。
  让我们将上面的思考分解成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使我们免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1. 有必要给予反馈吗?(在1到10的量表上打分)
  给我太太的反馈真的有必要吗?总体而言,她的演讲很不错,并且一定会顺利进行。确实有几点能改进的更好,但大部分的演讲也同样不尽完美。有时我们需要分辨哪些“仗”值得打,这取决于这些“仗”的重要程度。
  当我们考虑是否要给出建设性反馈时,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在脑海中将这件事的重要性打出一个1到10之间的分数,并且以得分最高的事情为重点。对某些事情,我们确实应当花精力给反馈,譬如某个十分亲近的人作出伤害我们的事,危及我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我的太太需要在数千人面前发表一场关系到她职业生涯的演讲,而她的演讲稿简直惨不忍睹。
  另外一些事则不一定有反馈的价值,比如一位朋友的论文95%都十分精彩,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花时间表达对那95%的鼓励和祝福,而不是吹毛求疵地批评不完美的5%。或者是我太太整天忙于家务,只有最后一件事做得不够漂亮——晚餐的食材选购出了错——我或许应当为她付出的一切向她致谢,而不是抓着一点小错不放。
  我们需要着眼全局,确定哪些事值得给出意见,哪些事则可以忽略不计。

2. 我是给予反馈的最佳人选吗?
  关于我太太的演讲稿,有个令人恍然大悟的事实是:她并没有请我提出反馈意见。她当时并没有说:“阿德里安,我正在写一篇演讲稿,我总觉得还可以改进一下,你能不能帮忙看看,给我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她只是给我看了演讲稿,是我自己主动给她反馈!我自认为完全有资格给她反馈,也有责任这样做。而或许她只是想与我分享她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所以当我将这一幕转化为批评研讨会时,她会感到很挫败。
  我们需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是给予反馈的最佳人选?我曾经见过许多事后评估的例子,被征询反馈意见的人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或许他们不是给予反馈的合适人选。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全部的事实,或是不一定会作出最好的判断,我们完全可以建议对方找更适当的人给与反馈。
  我发现另外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提出反馈意见的动机是什么?
  我常常发现:假使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是情感没有得到宣泄,便有可能藉着消极的反馈纾解挫败感。比如,我们可能会在老板关于某次会议的“反馈调查表”中写满批评的言辞,以此发泄对老板的不满。
  我们给出反馈前,首先应当自我省察是否有什么事需要同对方沟通或解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或许你需要改变谈话的内容。必须注意避免用“反馈”的名义掩盖悬而未决的忧虑或争战。

3. 给予反馈的适当时机是什么?
  关于我太太的演讲,如果我选择了恰当的时机,或许我本来可以给她有益的反馈。当天晚上我本应该对她的工作表示肯定,或许这才是她所需要的,第二天再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如果我首先赞赏她的努力,她可能会主动寻求我的反馈意见。达到目的不止一种方法!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先思考,再反馈。我们不应当惧怕经常并且持续地给予反馈,但同时需要谨慎。问自己上面三个简单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分辨这个反馈是否恰如其分,时机是否足够成熟。
  如果反馈本身是恰当的,我们便需要勇气和技巧迈出下一步,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这部分内容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论述。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