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卫真
“德、知、行”这个领袖栽培模式在正式及非正式的基督徒领袖栽培圈子里都获得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它的起源并非是在教会,而是在美国军队,这一点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鉴于“德、知、行”模式被美国军队这一规模庞大多元、而且完全通过持续塑造新领袖才得以完成使命的机构所赞同及广泛使用,很显然它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然而,若用来塑造基督徒领袖这一特别群体,它是否仍是合宜的?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是足够的?这存在着很大的疑问。本文将对“德、知、行” 这一模式作为整体框架进行剖析,以此来认识基督徒领袖的栽培。
对合宜目标的需要
清楚界定目标必须成为设计有效的领袖栽培策略的第一步。我们究竟要把新生领袖塑造成什么样呢?如果我们的栽培成功了,那会产生什么成果呢?在一段有效的栽培过程结束时,被栽培的领袖“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定义什么是“理想的”基督徒领袖,或者,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健康的”基督徒领袖。这一健康基督徒领袖的定义会成为所有领袖栽培活动的目标。而“栽培途径”,即我们为了塑造领袖而采取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直接对准这一目标,并且帮助新生领袖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向这个目标迈进。
这就突显了要有正确目标的极度重要性。如果目标是不合宜的或不充分的,那么由目标而决定的途径也将是不充分的,从而使整个领袖栽培的努力无法成功。
“德、知、行”模式作为领袖栽培的整体目标
“德、知、行”模式是一个用来理解领袖栽培目标的框架。根据军队的观念,领袖是凭借自己的品格、才干和行动来带领他人的。因此,有效的领袖栽培必须专注于栽培领袖的品格和价值观(“德”)、他的才干(“知”)、以及他的决策与行动(“行”)。
不同形式的“德、知、行”模式影响美国军队的领导理念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而军方对此模式长期及持续的依赖这一事实,正是它强大性的有力证据。
很显然,该模式提供了一个整全的目标,而朝向这一目标来栽培领袖就等同于全人的栽培。
尽管”德、知、行”模式的三大要素之间是彼此关联和互为一体的,为了清晰的缘故,我们还是把它们分开来逐一讨论。
“德” ——品格第一!
军队视自己为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机构,因此,“德、知、行”模式强调“以品格为导向”的领导风范。除了个人品格塑造之外(主要在七大领域:忠诚、责任、尊重、无私服务、荣誉、正直和勇气),“德”的要素强调服从将所有军队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共享的价值观念。这一要素也强调思想、身体和情感的健康。
“知” ——知其是,知其道!
第二个要素侧重在才干上,领袖在四大领域中所需要知道的(知其是,并知其道):
- 人际关系的技能(沟通、训练、教导、辅导、动员和授权)。
- 概念化技能(批判性思考、创意性思考、伦理性思考和反思性思考)。
- 技术技能(装备性技能和系统性技能)。
- 战术技能(战斗和生存)。
“行”——善于行动!
“德、知、行”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侧重在领袖的行动上:
- 影响(做决策、传达决策、动员他人)。
- 执行(通过计划、执行和评估来完成任务)。
- 改进(栽培下属、组建团队、创建学习机会以及自我提升)。
领导力的三个层次
军队的“德、知、行”模式以一种极其有用的划分方式,清楚地区分了领导力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要求不同的才干和技能:
- 直接领袖——那些投身在前线的、实施一对一领导工作的领袖。
- 机构中层领袖——那些透过下属以及用制定策略和创建氛围的方式来间接影响他人的领袖。
- 策略性领袖——机构最高领袖。
优点
我们之所以反思“德、知、行”模式的优点与局限,目的不是为了批判军队对它的使用,而是为了讨论它在基督徒领袖栽培这一特定范围中的应用。
这一模式具备诸多优点:
- 它为领袖栽培提出了一个明确而系统化的目标。太多时候,在基督徒的培训事工中,我们只是在延续着传统,以我们自己受教的方式去教导他人,而不是系统化地界定我们的具体目标,也不思考我们所采用的途径是否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那些目标。其实,哪怕仅仅只是把关于“理想”基督徒领袖这一未曾被表述出来的目标付诸文字,就能借着这一模式强化领袖栽培的途径。毕竟,任何凑合的目标都比没有目标强!
- “德、知、行”模式描述了一个致力于满足全人发展需要的整全的目标。遗憾的是,在基督徒领袖的栽培中,大量的努力却仅仅放在了学术课程上,如旧约导论、新约导论、系统神学、圣经伦理、护教学和教会历史,极少投入在属灵生命、关系能力、品格、呼召及异象的塑造上,更不用说成功的基督徒领袖所需具备的其他许多复杂的服侍能力了。与此相比,“德、知、行”模式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此外,“德、知、行”是一个极度强调思考和行动的非常活跃的领袖模式。这也是基督徒领袖侍奉中的重大需要。
- 毫无疑问,“德、知、行”模式的三大要素对基督徒领袖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它还尤其清楚地突显出个人品格的发展是领袖栽培中一个核心性和必须性问题。
- “德、知、行”模式不仅为领袖栽培勾画出了一个整全的目标,也提供了对栽培新生领袖的途径的大量实质性洞见。它所强调的主要栽培途径有:
o 作榜样和辅导。
o 亲身实践和工作任务。
o 系统化的反馈与评估。
o 自我反思与评估。
- “德、知、行”模式对不同级别领导力以及相应栽培需要(主要在“知”和“行”这两个要素上)的观察,对包括基督教事工在内的任何范畴的领袖栽培都是极其有用的。
- 领袖栽培若没有清楚的目标,那么任何评估几乎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德、知、行”模式通过为领袖栽培的预期成果创建一幅清晰的画面,从而为评估这一模式是否有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德、知、行”模式对三大要素中每一个要素的多种特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种高度细节化为大有果效的领袖栽培的设计创建了非常丰富而多元化的视角。关于这一主题的延伸阅读,可以参考:
o 《美军领袖实地手册:德、知、行》,军队领导中心
o 《德、知、行:军式领导》,领袖学院
可见,在为领袖栽培设立整全的目标这一点上,“德、知、行”模式具备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它远远强过一个纯学术式的栽培模式。依照军队文化,领袖凭借自己的品格、才干和行动来带领他人。因此,有效的领袖栽培必须专注于领袖的品格和价值观念(“德”)、他的才干(“知”)、以及他的决策与行动(“行”)。
但是,全部都积极可取吗?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德、知、行”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重要局限,尤其是被用作设计基督徒领袖栽培的基础时更是如此。
“德、知、行”模式的局限
1. “德、知、行”模式强调品格的塑造。的确,品格对于军队来说如此重要,以致于它位居首位。毫无疑问,品格对于基督徒领袖侍奉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居首位的。
基督居首位!
然而,基督在“德、知、行”模式中是完全缺失的。这不是个小问题,相反,这是“德、知、行”模式作为基督徒领袖栽培模式最关键也最致命的缺陷。
与耶稣基督的联合相交不是基督徒领袖侍奉的“一部分”,而是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根本性质。因此,与基督的联合相交必须成为基督徒领袖栽培中最大最明显的特征。
耶稣在地上服侍时,一直住在与父不间断的相交之中。这种内在的属灵相交是他生命与侍奉中一切的源头:
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6:38)
……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5:19)
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约5:30)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约7:15-16)
……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约8:26-28)
……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14:10)
……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约14:24)
耶稣住在与父不间断的相交之中,透过这份相交的关系,他汲取着、也活出了父的生命。因此,耶稣的领袖侍奉来源于他与父内在的联合相交,并完全地彰显了父: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7-9)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约12:44-45)
此外,正如耶稣因着住在他里面的父而活,同样,我们也要因着住在我们里面的耶稣的生命而活。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6:57)
正如耶稣靠着与父不间断的相交联合而活,照样,我们也要藉着圣灵与耶稣不间断的相交联合而活。耶稣的领袖侍奉全然来自于与父的联合相交,他也照样差遣我们如此去带领。
这就是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源头:藉着内住的圣灵与耶稣基督相交联合。只有与神的联合相交才能使我们活出属神的生命,并带出属神的领袖侍奉。
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使耶稣得以靠着父生活和带领的,是他与父的相交联合本身。因此,我们生活和侍奉的源头,也是我们与父及子的相交联合本身。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1-23)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依照圣经,基督徒领袖侍奉不是以品格为根基,而是以基督为根基的。
根据军队的“德、知、行”模式,价值观念对领袖栽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价值观会“告诉”领袖他需要做什么,并且引导他每天的行动和决定。但是,这一观念对世俗的机构来说不管多么值得称赞和效仿,它却不是一个合乎圣经的基督徒领袖侍奉的观念。
在基督徒的领袖侍奉中,所有的一切并非来源于品格与价值观,而是来源于与基督的联合。这不是简单的词语之别,而关乎到我们如何认识基督徒生命与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根本核心。
指出这种差别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相反,它事实上确立了真正的品格和价值观,而且不是人为努力的结果,而源自于基督内在的生命!
……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15:5)
使你们……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腓1:10-11)
若没有基督居首位,就没有真正的基督徒领袖侍奉!
当基督被忽略掉(或沦为一个次要点),而品格成为首要时,其结果就是人的义,而这在神的眼中,如同“污秽的衣服”。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赛64:6)
……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这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最佳”方式,而是唯一的方式。所有其他一切都不过是人的努力,基督超过一切。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3:11)
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
不难想象,有人会把基督作为一个小点纳入“德、知、行”模式里。譬如,“德”(领袖与基督同行)或“知”(领袖认识神)。然而,鉴于与耶稣基督的联合正是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本质,并且这一本质具有绝对的超越性与核心性,仅仅将基督作为一个小点礼貌地纳入“德、知、行”模式里,藉此使它转化成一个基督徒的领袖栽培模式,这实在有欠妥当!与基督的联合不是一个事后想起的补充点缀,而是绝对核心,是基督徒领袖侍奉的根本实质,而且必须处在我们一切领袖栽培工作的中心位置。
总结来说,我们承认军队使用“德、知、行”模式是合宜的,然而将它用作基督徒领袖侍奉及基督徒领袖栽培的模式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它对耶稣基督本身的忽视使它丧失了这一资格。
但这还不是该模式的唯一问题。
“德、知、行”模式与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
当荷兰社会学家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于1980年发表他对文化维度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时,他发现美国人有一个共同特征,那便是高度的个人主义 —— 事实上,他们被列为世界上最讲究个人主义的人群。
因此,一个由美国军方所开发的领袖栽培模式(“德、知、行”)会表达出对领袖如此强烈的个人主义认知,丝毫不足为怪了。所有的焦点都侧重在个人的德、知、行上——即他个人的品格、知识和技能上。至于个人在群体中的生活,根本不予提及。除非,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它会以次小点的形式出现在三要素中的某一个或两个要素之下(一些关系性因素可能被挤入“德”或“行”之下)。
简而言之,“德、知、行”模式把领袖完全,并且仅仅,视作一位个体。这是将模式用作栽培健康基督徒领袖的基础所具有的第二个致命缺陷。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结构的框架是松散的,人们的首要任务是照顾自己和他们的直系亲属。然而,“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是一个紧密的社会结构框架,人们以“圈内”和“圈外”的身份区分彼此,他们会期望自己的“圈内”人(亲戚、教会、组织)来照顾自己,以此换来他们的绝对忠诚和服务。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及家庭的需要和目标是最重要的;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会把他所在群体的需要和目标视作比自己和家人的更为重要。
西方个人主义甚至影响了我们对救恩的认识。西方人将救恩纯粹理解为个人与神之间的单独交易,即我们个人接受耶稣基督作我们的主和救主,之后我们个人与神同行,并完成神对我们生命的旨意。对西方人来说,这就意味着作基督徒——它完全且纯粹的就是个人与耶稣的关系。
西方基督教追求的目标是信徒个人生命的成熟,而通向这个目标的一个途径是教会生活。我们为了自己的所得而加入教会,好使他们助我成长。教会的角色是服务个人。教会是“途径”,而个人的成长是“结果”。
然而,从圣经来看,却恰恰相反。在新约圣经中,我们在群体中的共同生活并不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对新约信徒来讲,教会是“结果”,而个人是“途径”。在西方世界,我们的教会生活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圣经里,我们的个人生活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圣经所说的属灵成熟,主要是指一个群体性的现实,而非个体性的。
是我们一起,作神的“殿”或“居所”:
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1-22)
是我们一起,认识他的爱并被他的丰盛所充满: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3:17-19)
是我们一起,进入成熟: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
是我们一起,作为基督的新妇,永远与耶稣联合:
……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
我们无法单靠自己进入成熟或成就神对我们的旨意。我们需要彼此: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 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12-27)
圣经对群体的强调对基督徒领袖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 健康的领袖是在群体中被塑造的。群体是属灵生命、人际关系能力、品格、异象、知识和技能得到塑造的地方。在关系性的环境之外,它们得不到恰当的塑造。
- 健康的领袖是在群体中来带领的。在群体中,他能得到友谊、喂养、支持、指正和监督。
“德、知、行”模式推行的是西方个人主义观,它将领袖纯粹作为个体来对待,而非一个更大有机体的一份子。这不是新约圣经的观点。
在新约圣经里,我们在自身(我们的品格、知识和技能)是什么人,与我们在基督里和在群体里是什么人,其根基性和重要性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德、知、行”模式尽管已经远远优越于许多单纯以学术为侧重点的传统基督徒领袖栽培,却没有足够重视群体对基督徒领袖生命的塑造及持续服侍的重要性。
这并非暗示美国军队没有任何集体责任感。依据军方的”德、知、行”模式,组织所共享的价值观形成了机构的身份特性,并将其所有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然而,需要再次指出,这一概念与圣经所描述的教会观是大相径庭的。作为教会,我们不是被一套价值观凝聚在一起,而是被基督那住在我们众人之中的共同生命联合在一起的。
总而言之,群体在基督徒领袖侍奉或栽培中不是个次要性的问题。一个健康的领袖是在群体中被塑造,也在群体中带领的。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它必须成为我们认识及实践领袖栽培的核心要素。
该模式还有更多的问题。它没有给与呼召足够的关注。
领袖侍奉与异象
异象是领袖侍奉的核心。领袖侍奉的根本实质就是移动:领袖帮助人们离开现状,进入神为他们所预定的更美的境地。因此,基督徒的领袖侍奉不是单纯的照顾人,而意味着帮助神的百姓成长、侍奉、建造他人、影响周围的世界和成就神的旨意。
健康的异象离不开与基督深度的联合,基督必须居首位!
潘霍华警告说:
神恨恶异象家的白日梦,因为这使他狂妄自负。他为群体勾画出一副梦幻式的远景蓝图,然后要求神、他人和自己来予以实现。他带着自己的要求进入信徒的群体,设立自己的法律,并要按此审判弟兄和上帝……他行事为人仿佛自己就是信徒群体的缔造者,而多亏他的异象,人们才得以聚在一起。一旦事情不如他意,他就称所有努力为失败。一旦他的理想蓝图遭到破坏,他便认为整个群体都将支离破碎。所以他成了一个指控者,首先指控弟兄,然后指控上帝,最后垂头丧气地指控自己。《团契生活》
所罗门写到:
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传5:7)
真正的异象是从神而来的。之后,它会变成领袖自己的异象,成为他可以满怀热忱与他人分享的东西。然而,没有神的启动,人的异象只是野心而已。
一个健康的异象必须由基督起始,并由领袖以纯正的心领受而来。单凭自己,人的异象往往包含着参杂。他从神领受的呼召可能是真实的,但很多时候也会有很多他自己的东西参杂在里面。这也是神许可我们(如约瑟和摩西)受苦的原因之一,为要炼净我们的心,脱离参杂(彼前1:6-7)。
此外,呼召也必须降服于群体。只有当领袖真诚地接受他所在群体的监督,并且容让群体帮助建造和明确他自己的呼召,他才能确保自己异象的纯洁性。因此,领袖的呼召必须在基督里诞生,在群体里炼净,在烈火熬炼过的品格上得以建造。
这是一个健康的基督徒领袖心灵和侍奉中的健康异象。因此,将异象列为领袖栽培过程中的一个次要点是不够的。它必须在新生领袖的生命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栽培。
今天,许多教会因领袖没有从神而来的清楚异象而深受局限。这些领袖也许能够很好地教导与圣经相关的话题,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装备来带领会众对周围复杂而速变的世界产生真实的影响。
若要教会在基督里迈向成熟,我们需要领袖们具备清楚和敬虔的异象。这一异象的建造必须是我们领袖栽培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部分。
我们需要一个比“德、知、行”更合乎圣经的模式
我们指出该模式这些重大局限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军队对它的使用,而是为了讨论将它作为基督徒领袖栽培目标的使用。
依据美国军队的观点,领袖凭借自己的品格、才干和行动来带领他人。故此,有效的领袖栽培必须侧重在领袖的品格与价值观念(“德”)、才干(“知”)、以及他的决策和行动上(“行”)。
尽管这一整全的栽培模式远远优越于一个纯学术式的栽培模式,但被用来栽培基督徒领袖却有着重大的弱点。正如我们所见,“德、知、行”模式:
- 忽略了耶稣基督在基督徒领袖侍奉中的核心性。
- 推行西方个人主义观念,视领袖为个体,而非群体中的一份子。
- 对异象没有足够的关注。
如果我们要塑造健康的领袖,就必须栽培所有五大要素:基督、群体、品格、呼召和才干。不要舍好求次!